璇玑姑娘的支教记录,真正热爱汉文化绝不是只穿汉服而已
发这个上来,并不是粉丝对偶像的追捧,璇玑姑娘不喜欢成为偶像,但作为喜欢她的人,会把她当榜样。初次知道璇玑姑娘,是被英国街头那抹明丽端庄的身影所惊艳,但与此同时,尽管很多人都说她做得好,宣传了汉服和民乐,可大家心里都还是有点犯嘀咕的——真的不是为了出名?包括我也有疑虑。在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璇玑姑娘接下来可能会出现在电视上或者报纸上,接受采访成为名人的时候,她消失了。
在风头最劲最适合宣传自己的时候,消失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在微博上得知,她去偏远地区的小学支教了。不在意名声的光环,甘愿去偏远地方教授孩子们民乐,诗词,汉代礼仪,走的这样洒脱,她没让大家失望。
于是我开始密切关注她不定时更新的支教情况,她记录零碎的片段,也写长篇的支教手记。她去了打工子弟学校任教,也去了小县城的私塾教授孩子们四书五经。在孩子们眼里,她既是不辞辛苦的老师,更是会亲手给孩子们缝补衣服的温柔姐姐。每次都看得我被感动,这时我才开始彻底的欣赏她,欣赏这个心思纯净,善良的好姑娘。
所以我想把璇玑姑娘的一些记录分享出来,希望这些记录中透出的力量,可以鼓舞到一部分人,让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也让大家知道,汉服并不仅是一件衣服,而真正热爱汉文化的人,也并不仅仅是穿一件汉服那样简单。
一.图为璇玑姑娘听说小学生们想穿漂亮舞蹈服表演,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连着几天四处奔波谈租金,只为租下相对便宜的舞蹈服,然后所有支教老师每人分摊一点钱,这样孩子们就能穿的漂漂亮亮参加文艺汇演了。
二.图为璇玑姑娘亲自记录。
三.图为璇玑姑娘家访感受
四.图为璇玑姑娘结束支教即将离开小学时的一小段记录。
五.图为璇玑姑娘后来去私塾任教时的一小段记录。
下面贴两篇璇玑姑娘写的长篇支教手记,希望大家认真看完,文章里透出的力量很鼓舞人。
【支教手记(一)——这样的日子以后会不会怀念】
重开博客后第一篇文章,留给这次支教。
总想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奈何身在国外,自己本身也只是学生,很多事力不从心。期末考试期间恰好看到中国青年基金会和加多宝联合举办的支教活动在英国招募志愿者,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写了简历发去。毫无悬念的被录取了,于是来自英国各地的九个大学生,素昧平生,却因一个共同的信念聚在一起,成立了“日不落小分队”,背上行囊奔赴大兴。
之所以选择大兴的打工子弟学校而非偏远山区,是因为亲人一直在资助几个大山里的孩子,我也了解一些情况,相比之下,感觉流离在城市边缘的打工子女更需要我们。
然而尽管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到校的第一天还是被周围发臭的水沟和空气,食堂收购来的过期蔬菜做成的糊状饭菜惊的心里咯噔一下。过分炎热的天气,学校停水停电,带着孩子们又跑又跳了一上午却没水喝,回到住处后我数着身上二十多个又大又红的包给妈妈打电话:“我快被这儿的蚊子给吃了……”
刚到第一天,对孩子们也并不会有太多的感情,甚至在孩子们游戏竞赛后为了哪队是第一哪队骗了人,争得几乎打起来时在旁轻轻哂笑,心说至于么~游戏而已。然而却于电光火石间想起出发前一位老师写给我的一句话:“他们不是你,你却要成为他们”,不知怎的就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也是这样执拗,正义感爆棚,容不得半点颠倒是非,哪怕芝麻大的事。低头想一回,等二十年后的我们看现在的自己所执着的一切人事,大抵也和今日此时我们面对孩子们的心态别无二致吧。再看孩子们,便多了几分亲切。
往后几天,与孩子们熟悉的很快,他们对我们有着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喜欢,在用淘气时刻挑战着我们耐心的同时,也经常用自己的单纯和善良感动着我们。
孩子们给我们的老师编手环,送给老师们自己不舍得带的项链。隔壁班有一队由北京各个大学学生组成的支教队伍,当中一位东北小伙有次来到我们班,痞痞的往我们队最柔弱的美女老师甜甜旁边一坐,顺势将胳膊搂在姑娘肩上,痞笑着说:“来~照个相~”。姑娘刚挣扎两下,却见我们班一个四年级小男孩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拉开东北小伙的胳膊,大喊:“你不能这么对姐姐!你是流氓!”。当时就想,这孩子真没白疼啊!
我们九个老师对自己的定位是帮孩子开阔眼界,教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传递正能量,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心态和传统礼仪道德,所以开设的课程也均与此相关。
我主教“民乐欣赏”和讲解《弟子规》,并亲手教了他们一些礼仪。平时随身携带的竹笛,也跟着我到了这所小学,孩子们总缠着我给他们吹一些他们爱听的曲子。发自内心的说,这样吹给孩子们听比在舞台上表演幸福一百倍,于是顺便也给孩子们灌输了学习音乐要纯粹,纯净,不能靠场合划分音乐的价值等观念。
其间有个小女孩问我:“姐姐,你的愿望是什么啊?”我说:“姐姐从小到大就只想学音乐”,她说我也是!我说:“我这辈子恐怕没机会了,你要加油哦~”岂料小姑娘认真的拍着我的手:“姐姐别难过,我帮你完成愿望!”。
这些孩子真的懂事的让人心酸……
赞助方运来的加多宝,我们发给孩子们人手一罐,很多孩子偷偷地把饮料灌进自己的水杯里,我们上前询问,孩子们说爸妈没喝过,要带给他们。
孩子们的家,我们见过。我们每天都会去几个孩子家进行家访,去之前收好所有名贵物件,穿着朴素不化妆不打扮,倾听多过询问。我们见到的是十平米左右,阴暗潮湿只能放两张床的小屋;是有些孩子顿顿只能吃到的白水煮面拌酱油;是孩子爸妈忙前忙后招待我们的沧桑身影;是他们恳切的希望我们多和孩子联系的磕磕巴巴的托付。
进城务工者的生活,就像蝼蚁一般,活在这个城市的脚底,边缘。正如那位曾是高材生,却不知因何沦落至此的学生家长面对我们时的自嘲:“我们都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人~”
每次想到这里就想要掉眼泪,可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本身也只是学生,我们能做的,只有每个老师分摊一点钱,每天中午给孩子们买一箱好一点的冰糕解暑;把自己的书捐给爱看书的孩子们看;以及给没钱在学校食堂吃饭的孩子们以自己的名义多打一份饭菜偷偷给他们。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连着奔波那么多天,给孩子们谈下租金最低的演出服,然后九位老师分摊租金。只想满足孩子们简单的愿望,仅此而已。孩子们面对我背回来的漂亮舞服,惊叹之余居然不忘告诉我:“姐姐,我们一定好好跳!不会给你丢人的!”,孩子太容易知足感恩,相比之下,我能为他们做的,太少了……
最初那种沉重的无力感让我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释怀,后来就看到了一位朋友给我的留言——“你是他们生命中的亮色,也许会成为奋斗目标。至于抚孤振寡,责任不在你一人,重点也不在你”,于是心里渐渐清明,这大约就是支教的意义所在,给孩子们温暖,做他们的榜样,一句话,一个行为,也许就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影响。不止这短短的十天,支教结束后,还应该和孩子继续保持联络,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随时给予指点。
至于其他的,作为学生我们实在力所不及,便等未来自己先站稳脚跟再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再借用队友一句话——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做大事,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大爱做些小事。
支教结束当天,好多学生来找我给他们留几句话,我教过他们一些经典,于是便给最喜爱的学生留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诗,给其余每个人写了“心明若镜,不将不迎”并作了解释,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慢慢领悟。
这话是对他们说,也是对自己说。来支教,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一方面,大概也是想要坚守住内心一些纯粹的东西吧。年轻时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总是不会有遗憾的。
还有我亲爱的队友们,每晚放学一起家访,然后聚在016寝室,九个人用一根网线备课,开会,劳碌到很晚很晚才沉沉睡去的同甘共苦的日子,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还有大家一起蹲在拉生猪的车厢里,一路随着尖叫和颠簸被拉回住处,几天下来整个人都变彪悍了~
总是在想,很多年过去后,会不会怀念这些天的岁月静好。每天看着孩子们单纯的笑脸,和他们一起拍着手唱着歌,心无杂念。抑或趴在桌上听着队友讲课,手上写着自己的东西。蝉噪心愈静,偶尔抬头拂过鬓边碎发,看一眼窗外绿树蓝天,日光和煦,像是回到少不更事的日子。抬眼间似乎看到小时候梳着羊角辫的自己正一蹦一跳的走进教室,忽而又变成现在及腰长发的自己站在讲台上,指尖轻轻掠过黑板,转头冲着台下的我浅浅一笑,眼神澄澈而坚定,一瞬间时光重叠……
【支教手记(二)——一些认真的思考】
所有的感慨在上一篇业已抒情完毕,这一篇我想写点严肃认真的东西。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意义是什么?
去之前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并不想带着“体验生活”的心态去完成这件事,这对孩子太不负责任。如果不能认真思考自己到底能为孩子带来些什么,则极易因不当言行而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抑或是成为作秀的工具。
孩子们在这个时期可塑性极强,作为老师,一句话,一个眼神,也许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影响。正如那个在我表达了我此生不能专业学音乐的遗憾后,拍着我的手认真的对我说“姐姐别伤心,我帮你完成愿望”的女孩,也许她真的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所以我一直认为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是非观和道德修养,比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支教前夜一位神秘人给我留言:“教人先教心”,这也正是我心中所想。
作为短期支教老师,应当以一个领路人的身份为他们开拓眼界,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从而萌生改变自身命运的想法。给予他们温暖和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爱和信任的存在;甚至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孩子们必然会为了成为心中崇敬的人而为之努力。
尽管都是教课,短期支教老师和平时的老师担任的却是两种不同的角色。支教老师是一束光,于瞬间照亮孩子的世界;而平时的老师则是一汪清泉,持续润物无声。我的理解也许不全面,但目前能领悟到的,就这么多。
二.通过支教我们学到了什么?
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学会理解”。
孩子们的辩论课,课题是“你认为做男生好还是做女生好”,台下沸反盈天。男生气势汹汹,说来说去都是“男人有力气,可以做一家之主可以挣钱,女人没本事,只能在家做饭洗碗”,女生居然找不出论据驳倒男生。我站在旁边听到这种歧视女性的言论简直火冒三丈。虽然最后告诉大家“男生的力量要用来保护女生,女生也要用自己的体贴去温暖男生,优势互补”,但依然余怒难消。
晚上我们九个老师开会时非常严肃的探讨了这个问题,讨论结果是,农民工家庭大多是这样的分工,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自然认为这正常不过。能怪孩子吗?他们的问题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我们只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理解和耐心的指点。
还有老师,有天我去打印室给孩子们打印诗词,顺道与一位本校老师攀谈。才了解到那位老师是乳腺癌,坚持带本班孩子到放假才去做手术,如今才刚休养五个月,放心不下孩子们便提前回到讲台上。老师说起少的可怜的工资,说起舍不得他们班那些可爱的孩子,几度潸然泪下。我跟着也红了眼圈,不知如何安慰,只是于一瞬间理解了为人师者的良苦用心。不再埋怨以前苛责过我的老师,后来几天的支教生活中,对孩子们也莫名多了份疼惜。
三.中西大学生理念的不同。
上篇文章提到隔壁班那个由北京天津各大学学生组成的支教队伍,那一队是标准的中国式现代教育,课程设计中规中矩,语文数学英语音乐手工体育,老师讲,学生听,确实是能学到知识的,感觉更像是课外辅导班。体育课是军训,带着三五年级的小孩走正步,站军姿等等;小孩子不听话,会被罚到操场上跑圈或者罚站。
我们队都是留学生,一开学就宣布只有奖励没有惩罚。上课时不会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而是让孩子自己思考独立完成,甚至帮老师做事情。课程设计是中西方礼仪,生理卫生课,包饺子,英语,辩论课,梦想课。当然,我们更注重传统文化的普及,比如我的学习《弟子规》,民乐欣赏,还有队友的古镇文化,书法课等。
清楚的记得一次我找隔壁班文艺汇演负责人商讨节目顺序,她问我:“我们班要搞一个汇报表演,就是走正步什么的,跟军训结束向领导汇报一样的形式,你们有吗。”我说没有。她问我:“你们没体育课?”我说有啊,她说:“那你们体育课干什么?”我说:“玩啊~”她特别不解的问:“能玩什么啊?”我说:“就是益智类游戏啊,背靠背气球接力,还有根据每一句诗词的提示寻宝什么的,培养孩子协作精神锻炼身体顺便开发智力呗”。
那一队的孩子在纪律上永远比我们班好。实话说,我们也许能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学会平等和认真做事的观念,但并不利于集中管理。另一队虽然严苛,但会让孩子从小拥有竞争意识,而且中规中矩,凝聚力大概不容小觑。我不懂教育,无法评论哪一种好,但一定是各有利弊。
四.我们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传递正能量
多媒体教室经久不用堆积了厚厚的灰尘的操作台和一堆乐器;成本只要十几块却要收孩子们三十多块钱的练习册;老师们丝毫未涨的工资;平时音质极好但媒体一来就“接触不良”的广播器材;每天游手好闲在校园乱逛但媒体一来就腆着脸向记者要几十台笔记本电脑的学校主任……这一切都提醒着我们,社会各界给的那么多资助,其实并没有完全用在孩子身上。
但这并不是我们学生能管得来的事,我们能做的,只是教好孩子,完成自己的本分。这也不是赞助方管的来的事,蛀虫在哪儿大家都清楚。可是尽管如此,这样的公益我们还是要做,因为企业的宣传和我们的努力至少可以传递正能量,我们帮助过的孩子,以后也会推己及人,帮助别人。至于要注意的,就是所有物资,请直接送到孩子手里吧,不要经过学校了。
五.社会责任感是本能
曾经看过一句神论:“别给自己赋予那么多社会责任感,真把自己当什么了”。当下便质疑,社会责任感不是本能么?难道还需要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才能具备?没人不希望社会越来越美好,我们教给孩子的一些价值观,也许并不适合这个浮躁的社会,但我们只是想:下一代即是希望,多一个品德高尚脚踏实地的孩子,未来就多一份希望。
如今做公益也许总被人误会成作秀吧,即使自己社会责任感再强。但无所谓,坚守本心就好。
最后用靖泽姐姐的一段话结尾——“我一直认为,能够不计回报,投身公益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傻瓜’。这个喧嚣的世界,需要更多这样的‘傻瓜’,因为他们永远内心强大,永远向平庸和伪合理开战,永远积极和纯粹的让周遭自惭形秽。亲爱的你们,请万分珍惜这份‘傻劲’和‘纯粹’,在生命的远行中,时不时抬头看看,是否仍有一颗明亮的星在上空闪耀”。
好了,都贴完了,我觉得这个真的比璇玑姑娘的那些汉服照有意义,希望大家认真看看。
华夏汉服。传统的延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