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净土
我敢说,心灵净土或许是一种佛愿。
因为历来“净土”一说,总是与佛的传说联系在一起,于是,西方的极乐世界便是净土,似乎是无尚神圣的地方。但是,古人的想象虽然强大,也不会凭空想出印度的宗教盛况。只有唐朝的玄奘用自己的双脚代替了最为强大的想象力,他是最懂佛谛的人――他懂得幻想中的佛和现实中的佛徒的不同,在释迦牟尼的家园,他看到和听到的是一个人得道成佛的传奇,佛的神秘性就破产了。
中国儒家有一种生存理想,叫做“内圣外王”之道,直接的意思就是内心圣明而在社会中实行王道,这就是内心世界和现实行为的双重标准。你可以同情敌人,甚至佩服敌人,但是你必须除掉敌人。所以,在鸿门宴上,项羽就没有痛下杀手,没有做小人,从而丧失了天下。他的举动是英雄的行为吗?是不是杀了对手更为英雄呢?如果项羽是位思想家,他就会发出一番宏论,可惜,他悄无声息,他痛失良机。
这样一看,心中的净土,免不了受到了威胁。接着便要问,这种心灵的净土是一种抽象的人生唯美图画呢?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不要在生活中活得很“自我”,而在内心里不断救赎灵魂呢?不管是我们求得上帝的宽恕,还是求得世人的宽恕,或者干脆就是自己的宽恕呢?
世间的事,也许总要非世间的标准才能衡量与裁断。一个人为了爱而有所背弃,他觉得情理所至,而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种另类的举动。难道,他要向世人谢罪,要逐一向人们解释或者要表明心迹吗?
看来,心中的净土总是要有被别人的脚践踏了草坪、踩断花枝的可能性。那时是不是要学那两个首阳山的隐士呢,为了心中的净土,为了心中那康德式的永恒的星空,而饿死不悔呢?
我以前总对陶翁有些不满,后来,我才明白他实在是很无奈的。他要将一副大诗人的高贵身躯不断沉浮在凡夫俗子的脚下,于是,他便不能“内圣外王”。我忽然明白,这里面有一点精神胜利法的意思。我怀疑,韩信真的除了杀人,就只有受胯下之辱的选择吗?
我很想永久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譬如庄子的空阔而涵容宇宙的胸襟。我奇怪,庄子的洒脱是否也有为了洒脱的意思,他知道自己是位散文大师吗?当然,无疑他知道。他是不是因为自负于文,而超凡脱俗呢?我们没有他那横绝千古的文学才华,所以,总是考虑肚子温饱的事要比考虑思想创造的事要多一些。象他那样,饿着肚子而进行纵横捭阖、驰思骋想的天才创造,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看吧,烟雾缭绕的庙宇,在熹微的晨光里静静等候着什么。四周是一片幽静的山峦和睡意朦胧的树木、草甸,还有清澈的小溪。在茂密的树叶里藏着一只鸟儿,它或许纳闷,今天僧人们的早课怎么还没有开始呢?我都听过成千上万遍了,尽管听不懂,但是,听见木鱼有节奏的敲击,那清脆的声音,还有嘤嘤嗡嗡诵读佛经的声音,竟然有一种庄严神秘的美感。
其实,我跟那只鸟儿的感受差不多,我正在懵懵未懂中活着,不想深思,怕一思考,打断了一种神秘的气息,那种为人所称道的心灵净土的幻觉就消失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