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韩服、和服 你分得清吗?
有些人第一次见汉服的时候会说:“呀~这个好像韩服(和服)哦”。其实,追本溯源,韩国(朝鲜)的韩服(朝鲜服)和日本的和服都是由我国的汉服演变而来,经过多年的变化,已经具备了其本土特色,但是,在一些方面仍保留着汉服的一些特点。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汉服、韩服、和服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首先,我们来说下汉服与和服的区别:
和服在19世纪末期以前的日本称作吴服。三国时期,日本平民和服受东吴传来的编制缝纫风格影响较深,故称为“吴服”。 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着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使之制度化的,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因此那时贵族的服装唐朝影响很深深,称为“唐服”。 但到了平安时代(相当于唐末宋初),由于中日因双方内外条件变化而暂时中断交流,日本文化进入了一个高度本土化发展的时期,和服的构造也因而更具有其本地色彩。
虽然和服源于中国汉服,但是二者的差别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总体线条
汉服的线条是曲线,有些款式展开铺平了是方形,但穿在身上都是流畅的曲线,显得婀娜飘逸,很显身材。
和服的线条是直线,展开铺平了都是直线直角,像几个大方块组成的,穿在身上也都是直线,穿着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
因此二者风格不同,汉服飘逸,和服拘谨。
、领口
汉服的领子是紧贴颈子的,这个很重要,可以帮助你分辨汉服,和服的区别。
和服领口
汉服领口
、下摆
汉服的下摆宽大,基本上是呈正“八”字,从上往下显得较为宽松,可以行走自如,活动不受限制,可以大步流星地走,所以穿汉服并不会阻碍活动。
和服的下摆基本上都是紧贴着大腿的曲线往下收,呈倒“八”字。显得很窄小,走路只能迈小碎步,活动受限制,这个也很重要,穿上和服,腿就像被捆住,不怎么好活动了,很拘束下摆是直的,不宽大,走起路来步子无法迈大,跑起来则更困难,袖子也是方方直直的,汉服不仅袖子是圆形,整个线条,尤其是衣服的摆,还有袄,裳(也就是说所有汉服的下摆处)都是上窄下宽线条(汉服的长袍子由于下摆宽大,相对和服来说,走起路来步子就可以迈的大一些,跑起来也要比和服方便的多,这也是为什么说和服没有汉服大气的主要原由)。
汉服“曲裾”
和服
、布料
和服的布料讲究平直,显得厚重,一般用倭缎,比较厚硬,而且布幅很窄,所以不能做长袖子和宽大的下摆 。
、衣缘
汉服的衣服领口有衣缘,袖口也有。
和服只有领口有衣缘,袖口没有。
这太重要了,是分辨两个的最主要的依据,所有的汉服袖口都有有衣缘,如果没有,说明是假冒的。
、腰带
汉服的腰带较之和服细,用来束腰,多余部分自然下垂。和服腰带又大又宽,后面还有个小包(腰带的打结,看起来像个小枕头)。
和服“小枕头”
、袖子
汉服的袖子下边是弧形,长度能盖住手,弯臂时不露手腕。和服的袖子是个方形,长度不及手腕,显得局促,袖口缝合,后面却开口,好像是把汉服的袖子倒过来缝上去的一样。
好了,说了这么多区别,其实最简单的辨别方法也就是看腰带,后面有无小包。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汉服与韩服(朝鲜服)的区别:
、交领
韩服继承了汉服系统的右衽和襈(衣缘),特别是仿照明朝袄裙的白色半襟和紟(系带)。最初的上襦长及腰部,直接来源于汉服襦裙上襦的影响。而明亡后,韩服逐渐变化:女上襦越来越短,仅够遮住胸部;女裙腰线越来越高,并且上衣的交领在胸前,呈现出近于V型而非汉服明显的y型了。
汉服“袄裙”
韩服
、系带
韩服发展成高腰定型后,则与汉服的齐胸襦裙(高腰襦裙)相似了,以致误认。
因此韩服与袄裙的区别在于上衣的长短,系带的位置。韩服上衣短小至胸,胸前系长带,而汉服上衣至腰,于右侧腋下系带。
、上襦位置
韩服与齐胸襦裙的区别是:韩服上襦在外,盖住裙头;y领近乎V型;下裙膨大。齐胸襦裙上襦在内,裙子系在上襦上;对襟领;裙子自然下垂,没有韩服蓬松。
齐胸襦裙:衣在裙内,对襟
韩服:衣在裙外,V领
和服、韩服(朝鲜服)和汉服一样,其实都是分很多种款式的,上面的比较只是将它们中常见的一些女装款式中最易混淆的款式进行比较,不能当做学术进行严谨推敲,仅作为新人入门分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