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风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11|回复: 0

为什么丈母娘喜欢女婿,婆婆讨厌儿媳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样的小红本,同样的两个人,为什么丈母娘喜欢"女婿",婆婆却讨厌"儿媳妇"?"傻女婿""刁儿媳",为何如此厚此薄彼?
  
  

  女婿是客需招待,儿媳进门得管教
  女婿通常是不和丈母娘家生活在一起的,周六周日、逢年过节,带着外孙来看看姥姥姥爷。
  换句话说,女婿是"客"!客人是要招待的。
  听说姑爷上门,老两口儿大清早就开始折腾。买菜、做饭,家里卫生也得收拾收拾,生怕对姑爷招待不周。
  儿媳妇就没这个待遇了。
  即便是不生活在一起,婆婆很容易在儿媳妇身上进行"身份对照":
  同样是女性,同样是嫁为人妻,婆婆会不自觉的把儿媳妇如今的表现和自己年轻时候进行对比。这一比,"看不惯"就来了。
  "洗个澡能洗一钟头!水流得哗哗哗我听着都心疼,水费不要钱啊?"
  "出门就得打车,两条腿就那么精贵?"
  "天天吃饭店,花钱是小,外面东西多不卫生?她不怕,我还怕吃坏我孙子呢!"

  两代人本就存在价值观差异,再加上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生活习惯的变化,年轻人的"习以为常"在老人眼中成了娇气、懒惰,在"对比"中被凸显、放大。
  如果和婆婆生活在一起,矛盾肯定会更加严重。
  此外,婆婆在儿媳身上找"身份对照",还与同为女性的"权力争夺"有关。
  中国家庭自古女主内,家族中不同女性之间存在一个"谁说了算"的问题,谁管家,谁手里就管钱管钥匙,说白了,就是内部事务"统治权"的问题。
  儿媳妇没进门,全是婆婆说了算。儿媳妇进来了,婆婆多少会有些有人要"夺权"的顾虑。
  今天晚上吃什么饭,中午买什么菜;儿子该添衣了,买哪家的,贵还是便宜;下午几点去接孙子,周末学画画还是学乐器。
  说起来好像都是些家长里短,可这些所谓的鸡毛蒜皮就是千百年来中国妇女在家中每日都要操劳的。
  平时咱们交个策划案,有人指手画脚尚且心里不自在,何况是和自己的儿子、老公有关的事。外人看来可能是"何必",但在她们看来却无比重要。
  更何况女人本就在一些事上比男人更细腻,想得也多些。
  "哼!不是亲女儿,就是不一样!"
  "哼!不是亲妈,就是不一样!"

  对女婿和儿媳的期望值不同
  女婿是客人,谁会对客人要求苛刻呢?有人说,当下中国家庭"亲家"之间,能安安稳稳坐下来吃顿饭就很不错了。
  丈母娘对女婿一般没有过多的要求(注:此处的要求多指情感上的,物质上硬性设备方面,估计婚前都要求过了,达不到要求也当不成她女婿),反而有一种"托付"。
  古代甚至当下中国部分地区有一种观念认为:女儿不算自家人,儿媳妇才是。
  女儿嫁到别人家,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女儿过得好不好,都是婆婆和女婿说了算。丈母娘对女婿好,其实是希望女婿能对自己女儿好。
  儿媳妇就不一样了,进了我家门就是我家人,自然要按我家的规矩来。
  女婿嫌饭不好吃,那是我们招待不周。
  儿媳妇嫌饭不好吃,怎么那么不懂事?你妈怎么教育你的?
  这其实是一种"双重标准"。
  丈母娘对女婿没有过多的期待,女婿做了什么,都是"意外收获",是要额外加分的。
  女婿上门给岳父岳母买什么,帮小舅子、小姨子安排个工作,找个对象,老两口高兴得不行,出门见人就说,到处显摆。
  而女婿那里的"意外收获"到儿媳这里就成了"理所应当"。一个是不该做的做了,一个是该做的都不会做、做不好,其实无非是对女婿和儿媳的期望值不同罢了。

  女婿觉得愧,儿媳觉得亏
  民间故事中女婿多是憨憨傻傻的形象,这不是没根据的。
  谁家的女儿不是爹妈"宝贝"一般的养大,把人家的宝贝娶走了,心里多少有点愧。
  这份愧就会转化成礼与敬,便是有什么不满和委屈,女婿看在妻子的份上都会大事化了。
  儿媳就不行了,非但自己没有愧,反而认为婆婆家应该是亏欠自己的。
  "我在家也是公主,来了你们家,给你们家洗衣、做饭、生孩子,还得照顾你父母,我干了这么多,我得什么好处了?你们还挑我这个、那个的,有你们家这样的吗?"
  这种想法其实是把夫家当成一个有意敌对自己的群体来看待了。越有这样的想法就越委屈,越委屈就越生气,越生气这种想法就越厉害。
  我一个大学同学跟我说她有次无意中听到她嫂子跟她妈妈的对话,嫂子说:
  "妈您对小姑也太偏心了吧?什么好的都先给她,什么好吃的都给她留着,她上学花了家里那么多钱您也不心疼,怎么我一花钱您就说我浪费啊。看在您孙子的份上您也不能太偏心啊!"
  当时我只觉得她嫂子这话可笑。这不废话吗?那是人家亲闺女,难道不疼自己亲生的,疼你?
  几年过去,换个角度想想,儿媳妇也真心不容易,自己的父母没时间伺候,一门心思地伺候公婆,结果还是被当做"外人"。
  儿媳妇这个"外人"的身份有时还真不容易改变。有个女同事刚结婚,想跟公婆和几个大姑子搞好关系,出去旅游给他们带礼物,寄过去以后,人家打来电话感谢,都是找儿子、弟弟说。
  人家只当这东西是儿子、弟弟买的,根本不谢这个儿媳、弟妹,压根不领情。
  一个小故事很经典,有个老太太,天天跟邻居说自己儿媳妇懒:什么活儿也不干,就知道坐着等吃饭。
  人家问她,那你的女儿要是也这样呢?
  老太太说:那当然好啦!我女儿就享福了!我就盼着她能这样呢!
  血缘这东西,是什么也无法替代的。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有观点认为这和性别有关。不然为什么丈母娘喜欢女婿,老公公就向着儿媳妇呢?
  公公向着媳妇可能更多的还是男人不喜欢看家里闹不和,没什么大不了的能过去就过去了。
  而婆婆、儿媳妇对于儿子这一个男人,多少都有点"抢"的成分在的。
  现代人结婚和古代不一样,古代媒妁之言,女人嫁过去和物件差不多,不过是多个劳动力,男人的附属品。而现代人结婚,多是因为爱情。
  因爱结婚,做儿媳的不觉得自己对公婆有过多的义务,我是因为爱我老公才结婚的,又不是为了伺候你们才上门的,对公婆的感情、义务都有限。
  做婆婆的,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都是情,有了情就自然会有"情敌"。我养这么大的儿子,现在听你的不听我的了?有不满也是在所难免。

  现代婆媳新问题:争夺养老资源
  过去,女儿出嫁就是泼出去的水,得娘家有大事儿才能回来看看。
  如今不仅双方家庭都要管,还是两个管四个,资源有限就容易引发矛盾。
  本来,儿子是婆婆的养老资源,但同时儿子也是儿媳的养老资源,还是孙子成长教育的主要投资者。
  孙子是自己的,花多少钱都没话说,但儿媳就有点"抢"的意思了。
  如果儿媳娘家有了什么需要花大钱的事儿,就更容易引起误解:
  怎么?想让我儿子给你爸妈养老,不管我们了是吧?
  客观而言,从古至今,岳母和女婿,婆婆和儿媳,关系变化都不大。
  自古"夫家为大",岳母和女婿怎么也差不到哪儿去。
  至于婆媳,好像怎么也好不到哪儿去。
  便是最开放的唐代,女孝经:"女子之事舅姑也,敬与父同,爱与母同鸡初鸣,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温夏凉,昏定晨省",更不必说孔雀东南飞钗头凤中硬性拆散了。
  当代社会学家提出的:"好儿媳8个标准""好婆婆10项法则"、家庭规模缩小化、相互理解、互不干涉、儿子发挥调节作用等等,不是空喊口号就是治标不治本。
  俗话说"无恩不结父子,无仇不结婆媳""蜀道难,难不过婆媳关系",好像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但换个角度,什么才叫完美?怎样才叫改善?
  罗曼罗兰:"生活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毕竟,我们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4-11-28 00:38 , Processed in 0.045440 second(s), 15 queries .

古风文学 吟风阁

© 2001-2016 yinfengg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