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风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15|回复: 0

为什么古代的人没有近视的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如果有了近视眼的症状,需要配戴眼镜,来看清东西,矫正视力。
现在随着文化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有加,有近视眼的文人学子也越越多,即便在城里工人、乡下农民之中,也能看到少数代近视眼镜的老百姓。然而,在中国古代就很少发现有近视眼的文人学子,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为什么古代文人为何少有近视眼呢?对于这种现象,有人总结出六个原因:
一、古时候大部分人不认字,也没多少人读得起书,书香门第毕竟少,只有家庭条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读得起书,即便是读书,用在读书上的时间也很少,而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人更是凤毛麟角,这就决定了古代不存在形成近视眼的大环境,患近视的风险和概率都很低。
二、古人书写用的是毛笔,比较长,眼睛距字的距离较远,写的字也相对大小,客观上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三、古人读的是私塾,没有现在的黑板,不会产生看黑板困难,也就不用想什么办法治近。加上古代自然科学不发达,那时的学生读的书很少,如没有外语、物理、化学等,数学也只是加减乘除等简单运算,主要是四书五经,一本《论语》要读好几年,没有书读自然不太会近视了。
四、古人的生活节奏慢,交通以骑马与步行为主,不用担心交通安全,所以患近的危害就小。
五、古人没有眼镜,尽管看似不利,但客观上能防近视度数加深,所以近视的危害就很小。
六、此外,古人行路、骑马、不戴镜视远都有预防近视作用,所以古人的近视非常之少,危害也很小,与其他疾病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
当然,古代文人之中的近视眼少,但并不是没有。那么,古人如果有了近视眼的症状是怎么办的呢?
毋庸置言,古人还是有一定数量的近视眼,这从一些史料和笑话中也可以看出。明代有人作了一首嘲讽近视眼的打油诗,诗中说道:“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六十四个字的一首打油诗,将在云山雾罩中过一生的近视眼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听说有名有姓的近视眼,是《说岳全传》中的奸臣张邦昌。虽然张邦昌官位那么高,但却没什么办法医治自己的近视眼。
看来,要解决近视眼的问题,只能靠眼镜了。但是,眼镜发明的年代较晚,且应用极少,从整体上看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在那个时候绝对是身份的象征。十五世纪中期才传进中国。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材料稀少,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是戴不起的,故而皇帝当作好东西赐给大臣。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宰相刘墉就戴着一副眼镜,只不过不像今天有两条腿,可以挂在两个耳朵上,而是用根链子缀着在胸前。在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乾隆皇帝与和时常戴着墨镜装酷,但是老百姓却鲜有戴眼镜的。
在公元1260年,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中国老人家戴著眼镜看小字的景象。据说,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而且当时的眼镜造价不斐,也因此被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据说,就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的代价换一付眼镜的记录。说明眼镜极为稀少,在整体上没有发挥多少作用,而且是否是近视镜还不一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4-11-27 22:36 , Processed in 0.050431 second(s), 19 queries .

古风文学 吟风阁

© 2001-2016 yinfengg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