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风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72|回复: 0

你还在缅怀经典,但香港歌坛再难出新星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让你列举香港最红的歌手,你会想到谁?
  也许7月1日当晚的香港回归20周年晚会上出现的香港歌手就足以给出答案,但是也不免感到一丝尴尬:站在舞台上的歌手全是老面孔,有黎明、莫文蔚、陈奕迅这种在香港乐坛叱咤几十年的老人也就算了,连林子祥这种古稀之年(1947年出生,今年已经70岁)的歌手都出现了。



  黎明在香港回归20周年晚会



  叶倩文与林子祥
  香港乐坛到底怎么了?
  现在人们对香港流行音乐的认知正呈现出一种断裂。对于非粤语歌死忠粉的大多数内地人来说,港乐=怀旧,网易云音乐上的怀旧金曲歌单最是经典。
  而如果留意一下这两年香港的四大颁奖礼,你会发现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你不熟悉的名字。比如,吴业坤、许廷铿、周柏豪、陈柏宇、林奕匡、郑俊弘、JW、AGA、Gin Lee、Lil’Ashes、HANA、Supper Moment……。
  这样的断裂集中体现在,在一档内地的综艺节目中,在粤语地区已经是天后的香港歌手谢安琪却被黄健翔直称“不认识”。



  谢安琪
  曾经的偶像老去,陈奕迅杨千嬅等中坚力量死撑大局,新一代后继乏力,这是香港乐坛的尴尬。
  香港乐坛的黄金时代
  粤语流行音乐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在80年代至90年代发展到巅峰。
  几十年时间里,在幕后,涌现出了许冠杰、顾嘉辉、黄霑、林振强等一大批各具风格的作词作曲人。在台前,从80年代的谭张争霸到90年代的四大天王,又有李克勤、梅艳芳、张国荣、黄家驹等一批接棒人。



  张国荣与梅艳芳
  之后便是陈奕迅容祖儿张敬轩杨千嬅等当前香港乐坛的中坚力量崛起。



  陈奕迅与杨千嬅
  何言是《夜话港乐》丛书的作者,他从1994年开始听粤语歌,那年他只有8岁,他最喜欢的是2000-2003年的香港乐坛。“那几年,林夕、黄伟文一年能写200多首,且绝大部分都是精品,作曲家陈辉阳、雷颂德、CYKONG、伍乐城也贡献了不少精品,再加上Twins、谢霆锋、陈奕迅等歌手正当红,香港乐坛迎来了一个新的辉煌。”



  谢霆锋
  林夕和黄伟文在通过作词打造歌手个人品牌方面确是功不可没。
  陈奕迅自不必提。何韵诗这种不是特别主流的歌手也可以有自己的市场。杨千嬅更是通过《烈女》《飞女正传》等一系列金曲被成功打造成“我什么都没有,只有胸口一个‘勇’字”的港女代表。古巨基是游戏迷和动漫迷,于是便有林夕连续两张借游戏和漫画讲述情感的专辑出来。



  杨千嬅
  港乐的崛起,是香港经济文化腾飞的缩影。港乐的颓靡同样脱离不了大环境的影响。九十年代香港经历金融危机娱乐行业初显颓势,2002年开始,香港乐坛经历了巨变,黄霑、罗文、张国荣、梅艳芳等相继离逝,林夕黄伟文作曲填詞减产,再加上日韩、欧美歌手的冲击,香港本土产生巨星的土壤也不复存在。



  梅艳芳身穿婚纱完成了自己最后一场演唱会
  25岁的齐齐哈尔姑娘茹文萱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便沉迷于粤语歌和TVB,上大学以后她参加了学校的粤语社,经常飞去香港看演唱会,但她也承认,现在在大陆地区流行的港台歌手还是陈奕迅容祖儿那一代,更年轻一代的影响力主要聚集在香港本地,最多延伸到珠三角地区等粤语区内。
  很难说今天的香港流行乐坛就不如四大天王时代,但港乐的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了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四大天王
  新音乐产业观察做的“2016中国音乐消费调查”显示,港台音乐在内地听众心中地位的不断降低:港台音乐在80后和85后人群中最有市场,到90后开始比较大的下滑,95后受访者中喜欢港台音乐的仅有27%,较80后减少了15.5个百分点。当中关注港乐的可能就更少了。
  “现在大家的选择更多元了,听欧美日韩音乐的人很多,大陆的文化产业也很繁荣,不会再有当年那么多人为了学习港台文化而学习粤语”。尽管如此,茹文萱一年里仍有几次飞香港走整条弥敦道,看陈奕迅等人的演唱会。
  曾经的造星工厂失灵了
  香港乐坛似乎步入了一个新的周期,老一代天王天后陈奕迅、容祖儿仍在坚守,中生代和新生代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陈奕迅和容祖儿
  不过,这些新人对内地的歌迷来说还太过陌生。以入围2013年“叱咤乐坛我最喜爱的男歌手”的五强人选为例,陈奕迅、张敬轩之外,周柏豪、许廷铿、罗力威对很多内地歌迷来说还是新面孔。



  从左到右:许廷铿、周柏豪、罗力威
  除了外部的影响因素,归根结底,曾经的造星工厂失灵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是名副其实的造星工厂。
  四大天王的称谓是怎么来的?一种说法是,所谓“四大天王”从一开始就是TVB商业策划的结果,因为除张学友之外的三个人都和TVB颇有关联。
  由TVB及华星唱片举办的“新秀歌唱大赛”也是想在音乐领域一试身手的新人入行的通道。
  1995年,陈奕迅便是以TVB的新秀歌唱比赛冠军身份出道,随后以平均半年一张专辑的速度开始迅速在乐坛崛起,1998年,出道不到两年的陈奕迅,便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了第一个演唱会。和陈奕迅同年参加新秀歌唱比赛出道的还有杨千嬅。



  刚刚出道的杨千嬅与陈奕迅
  如今,TVB和传统唱片业的没落则会让寄望于通过这条路成名的年轻人感到前路渺茫。
  2004年起,“新秀歌唱大赛”由TVB与英皇娱乐合办,改称“英皇新秀歌唱大赛”。现在英皇旗下的歌手泳儿和洪卓立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问鼎这项比赛的亚军,10年过去了,两个“新秀”在歌坛的影响力似乎没能冲出珠三角。
  洪卓立和泳儿
  曾被视为流行音乐方向标的各大颁奖礼也越来越沦为鸡肋了。
  香港有四大音乐颁奖典礼: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新城劲爆颁奖典礼。在港乐的黄金时代,这些颁奖礼也曾经热闹过,谭咏麟、张国荣与四大天王都曾在颁奖礼上连番激斗,然而,现在在很多人眼中,这四个颁奖典礼加起来的影响力也不敌台湾金曲奖。
  奖项的设置和归属最为人所诟病。香港四大颁奖礼都是由商业电台或电视台主办的,奖项设置侧重于“最受欢迎”、”最热门,而非“最佳”,唱片公司和主办方间的利益关系也影响到奖项的公信力。
  “分猪肉”成为常态。这两年,一系列改制后,“劲歌金曲”,从十大变成二十大,“十大中文金曲”变成了十二大,获奖歌手越来越多。有乐评人曾指出,新城颁奖礼某年最多一个歌手拿了8个奖,从誉满乐坛的天王天后到无人问津的乐坛新人,个个有奖拿。TVB的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则因为TVB与五大唱片公司不和,沦为无线和英皇的“年会”。这些都降低了颁奖礼的权威性,渐渐地,奖颁给谁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你可能不知道,演了《古剑奇谭》中大师兄才浮出水面的陈伟霆曾是2008年叱咤乐坛生力军男歌手大奖金奖得主,而这些年因为拍电影而为人所知的李治廷则是2009年的金奖得主。



  陈伟霆
  “唱片已死”并不是香港乐坛独有的现象,但在内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正在重构音乐产业,虽争议不断,但超女快男《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选秀节目确实也挖掘出了李宇春、吴莫愁等一批潜力新人,各地的Live house、音乐节则给了独立音乐人更多的机会。



  李宇春
  这些机会在香港都看不到。
  “香港基本没有音乐节,兰桂坊的酒吧文化容不下Live house,本来最火的一家Live house就开在工厂大厦里,前段时间也被清理了,再加上粤语摇滚在大陆不流行,在香港做独立音乐生存更不容易。”何言称。
  何言喜欢独立乐队Kolor,《广西山区寄来的一封信》《生于忧患》《这些机会不是属于我的》是他很欣赏的作品。
  北上闯出一片天还是等待下一个轮回?
  香港乐坛衰落,进军内地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更多的钱。徐克、刘伟强、陈可辛、王晶等香港导演北上,获得了一次次的票房成功。但北上的香港歌手命运却大不同。
  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是邓紫棋。



  邓紫棋
  对邓紫棋来说,北上是必然的选择。在香港,英皇娱乐金牌大风和寰亚三大公司垄断了宣传资源,蜂鸟音乐这样的小经纪公司下的艺人很难出头。
  据《亚洲周刊》报道,在2014年的1月参加《我是歌手》时,邓紫棋出道已经6年。她已经在香港斩获了不少奖项,也已经在香港及周边地区收获了一些名气,但在全国范围内,她并不出名。《我是歌手》数量巨大的观众群迅速推火了邓紫棋。



  甚至古巨基、李克勤等老牌香港歌手也通过参加内地的综艺节目收获了更多的人气。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条路。
  侧田曾被认为是“陈奕迅之后最棒的香港男歌手”。自2005年出道后,在短短6年时间里一共推出7张专辑,四度举办个唱,从获得“最佳男新人”到“最佳男歌手”,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2011年,侧田在红馆举行《Justin Around The World Tour 2011》演唱会,宣布内地定居发展,推出了国语创作单曲《很想很想说再见》。但其后发展一直很平淡,2014年,侧田再度把工作集中于香港,先后推出粤语单曲《一粒糖》和《I MISS LOVE》,为TVB剧集使徒行者演唱主题曲《行者》。之后又转回内地。可以说,直到加入了《蒙面唱将》和《歌手》这两个节目,侧田才重新回到大众歌迷的视野。可也只是昙花一现。



  侧田参加《歌手》
  “侧田的性格不适合上综艺,而且他的作品港乐气息很重,不那么容易融入内地”,茹文萱这样觉得。
  保持本土特色和适应内地消费者的耳朵本来就很难兼顾。邓紫棋在内地的走红并不只是因为上了《我是歌手》。从2010年开始,她就再也没有推出过纯粤语专辑,国语歌在她专辑里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一片唱衰港乐的声音中,也有人认为,香港的流行乐在商业上是委缩了,但在音乐上是兴盛了,现在的港乐更加精致和多元,很多四大天王时代根本不会做的音乐题材、创作方向,现在都有人触碰,还有大量唱作人出现,很少有人再会去翻唱欧美日韩的歌曲。
  脱离了单纯的情啊爱啊的套路,《喜帖街》、《二十四城记》这样的社会题材越来越多见,麦浚龙这样特立独行的歌手也有自己的市场。“新人里面许廷铿、林欣彤、林奕匡,他们的《青春颂》《一千零一次人生》《高山低谷》都是很不错的作品,不关注情情爱爱,而是讲人生,词曲唱皆佳”,何言说。



  麦浚龙
  也许,在新的周期里,这些新生力量正在等待港乐发展的下一个轮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4-11-24 05:40 , Processed in 0.048043 second(s), 15 queries .

古风文学 吟风阁

© 2001-2016 yinfengg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