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风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72|回复: 0

凡人皆有裂痕,但那绝非弱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凡人皆有裂痕,但那绝非弱点)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胡迁死了,死于自缢。

如果不是这则有些耸动的新闻,这位“小众作家”“小众导演”终其一生,可能只会在“小众”的视野里徘徊。

朋友圈里因此又掀起一阵惋惜、同情、缅怀的声浪,还夹杂着不少对抑郁症的讨论。在一个个蜡烛和祈祷的表情里,我却没有看到对胡迁这样较为边缘的文人选择自杀,和自杀本身更深一层的思考。加缪早已在其《西西福斯神话》中申明: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也许在这样的事件面前,我们应该跳脱思维定式,避免任何唐突的指责和轻薄的想象,用克制与理性的态度去审视这位富有才华的青年人的非正常死亡。

首先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自杀都能用“抑郁”来解释,“抑郁”一词绝不足以解释这么至关重要的抉择,如今有人言自杀必称抑郁,是对死亡的一种浅薄化,也是对生命的轻慢。即便胡迁真的有过一定程度的抑郁(根据他的朋友回忆,他的确调侃过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这种“不痛快”的形成也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理应探寻这个社会的哪些黑暗面使得这个青年人失去了继续栖息在此的渴望。

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曾在其著作《自杀论》中论述了自杀者的心理,他认为仅将注意力聚焦于个人的心理状态来推断自杀的原因是不可取的,当一个人与他置身的社会群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结发生隔阂或者产生疏离之时,便有可能自杀。前不久作家林奕含的自杀便是一例。从胡迁自杀前的社会适应程度来看,他是个勤奋却不出名的作家,是个不卖座的文艺片导演。“这一年,出了两本书,拍了一部艺术片,新写了一本书,总共拿了两万的版权稿费,电影一分钱没有,女朋友也跑了……蚂蚁微贷都还不上。”就是这样一个潦倒的人,却在艺术的追求上近乎苛刻和固执:他的文字几乎是个人经验和情感的流泻,代表作《大裂》阴沉灰暗,封面上没有名人推荐,只是印着“万物皆有裂痕”,全书更是一“丧”到底,和市面上好读的“正能量”作品背道而驰;他本人一手执导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没有收取任何导演费用,却因坚持使用3小时5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本,与制片方产生巨大分歧,最后连名字都没得署。胡迁的伯乐,台湾作家黄丽群一针见血:“妥协,对胡迁来说是脏字。”这样一种带着孩子气的清高,让他在与这个书要看销量,片要看排行的商品社会对撞之时,产生了巨大的排异反应,造成了他经济上的窘境和强烈的与世难容之感。

这个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已经离开,而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一位赤手空拳,单有才华满腹的年轻人,在这个社会追求自我完成的代价究竟有多高?或者更具体地问,为什么近年来,如胡迁和双雪涛等大陆文艺界的新声皆从台湾地区的写作大赛中受赏识而获得进入大众视野的机会,而内地对文艺后继力量的选拔和培养却如此荒芜?为什么文艺片独立导演在我国仍是“赔钱”“小众”“非主流”的代名词,而某些半路出家、毫无功底的导演只因资本扶持就可以“逐梦演艺圈”?

凡此种种,都是来自社会的侵扰,而内心对于人类永恒困境的破解无门,亦是胡迁自杀的重要因素,而这远比抑郁症来得复杂。心理学家陆晓娅就曾分析:心理危机中有一类是存在性的心理危机,它产生的原因可能和现实的困扰有关,也可能跟现实不具备明显的因果关系。而胡迁的心灵困境,已经跳脱了现实中经济拮据、女友背弃等不如意的困扰,上升到某种哲学层面的思考,这一点从他的作品中便可见一斑。其代表作《大裂》讲述的,就是一群无所事事,找寻不到人生意义的年轻人,根据来历不明的寻宝图在大地上挖出一条大裂缝,寻找黄金的故事。故事的最后,黄金找到了,生活依旧一团稀烂,主人公选择独自居住在肮脏的大裂缝中,与黄金在黑暗里沉沦。

这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胡迁,像极了那个徒然滚动巨石的西西福斯,也像那个和风车战斗的堂吉诃德。他在生前的采访中说:“这里面是一个很伤感的东西,大部分人的生活都灰暗得可怕,你得使尽浑身解数才能扯开点什么,才看到一丝自认为的美好之物,但之后,只要你懈怠了,灰暗会重新堆积。”多数人无论是否自知,都选择在灰尘之中和生活拉锯,而胡迁不过是厌倦了这种拉锯,放下手里的笤帚,走到尘埃中去。海明威如此,川端康成如此,海子如此,胡迁亦如此。这不是什么“想不开”,反而是一种“想得开”,是和选择活着一样,不过是一种选择。在这样的死亡面前,居高临下大肆抒发马后炮的怜悯、唐突地指责其“想不开”或干脆将矛头全部指向抑郁症也许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只不过这样的做法是对亡者的不敬,也是对“死亡”这一宏大命题的逃避和轻慢。

如金宇澄所言:人与人不能相通,世间的佳恶情态不值一提。生与死的选择,一直是“不可与外人道”的私密。自杀固然是一种逃避,但这种逃避不是耻辱,也不是弱点。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正视一场场死亡,不断地思考和反省,再去寻找更多人性温暖的可能。胡迁选下来印在《大裂》封面上的那句话也许能够说明一些什么:万物皆有裂痕,那可能正是光照进来的方。

文/葛书润(中国人民大学)

(原标题:凡人皆有裂痕,但那绝非弱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4-11-24 04:40 , Processed in 0.046129 second(s), 15 queries .

古风文学 吟风阁

© 2001-2016 yinfengg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